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此前,党中央、国务院自1997年起先后召开过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名字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比于此前多次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从“全国”改为“中央”,更加体现了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

 

 

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的会议,每次召开均对我国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

 

而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看点颇多,那么有哪些“新提法”?

 

首先,此次会议首次提及“金融强国”,并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农业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等概念,但并未提及“金融强国”。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金融强国”概念的提出,表明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相比于上一次(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的定调,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金融工作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级。

 

其次,回顾历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均是重要议题。而本次会议着重聚焦多个重点风险领域,例如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地方债,中央作出新部署,明确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

 

而上一次(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谈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表述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针对新提法,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表示,上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更加强调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这次会议则更加注重政府债务管控长效机制建立,用好政府债务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是近些年对债务问题全面梳理后,社会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长效机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地方“化债+管债”框架。在大框架之下,财政系统已经通过特殊再融资债等方式发力化债,金融系统的后续参与值得期待。

 

当前,地方债务风险正在有序化解中。据统计,目前20多个省份已发、待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超万亿,这些债券实际用途一般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与此同时,一些协调央地和多部门的措施已在推出,比如10月21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介绍,在部委和地方两个层面建立金融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小组。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地方债都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能完全否定地方债务的作用,未来需要更好地在投资效率、投向结构等领域进行优化,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最后,纵观全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此次政策“定调”,对我国中长期金融业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国盛证券指出,总体看,中央对金融很重视,对当前金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也比较担心,未来将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关键词应可概括为“政治性、人民性、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监管、防风险”;短期金融工作应会聚焦“稳地产、地方化债、活跃资本市场”,年内“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望出台、也很可能再降准降息。

 

综述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面考虑了我国金融领域的重大变化,结合了短期与长期的趋势,及时做出了相应的政策部署,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为当前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